相信目前有很多小伙伴对于郎 押韵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此刻小编也是在网络上整理了一些关于词中的词牌与词的内容相连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烟雨楼20期初级班第六讲
词的押韵形式及词牌《阮郎归》释义
一、词的押韵方式
我们在学习填词择韵时应该先了解词的押韵方式。有两点需要注意:
从韵脚在句子里的位置看,词跟诗一样,以句末用韵为常例。但是诗,特别是近体诗,不论五言还是七言,一般每句都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而词却不尽然。词句有长有短,有时意思上完整的一个句子在格律上却被分为数句,这就产生了韵在句中的现象。主要有两种:一是韵在逗断处,或者说用在意思上未成句而格律上已成“句”的地方。
比如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的“衫”字。
《霜天晓角》:“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的“尾”字等。
这种用法较多,可视为正格之一。一是韵在句中非正规停顿处,甚至一句之中各词语之间互相押韵。
如周邦彦《兰陵王》: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识”字句中入韵。(韵字有:国、识、客、尺。)
比如辛弃疾有两首《兰陵王》,此句作“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杀” “父” 均不韵。
再如苏轼《醉翁操》:”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然”“圆”“山”都是句中韵。
也有人因入韵而把它们逗断的,但如像 辛弃疾《醉翁操》:”长松之风如公。肯余从山中。“若不是一定要迁就韵字,” “之” “如山中” 之前是无论如何也不应逗断的。
从韵脚与韵部的关系看,词的情况比较复杂,而且变化很多,大约可分下列十类。
(1)一首一韵的:和近体诗的押韵方式相同,一韵到底,这在词中居大多数。平声韵,如: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拌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 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词林正韵》第一部平声钟逢(二冬);红风同中(一东),
仄声韵,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词林正韵》第三部仄声
(2)一首多韵的:如《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织碧立急(第一十七部),入 楼愁(第一十二部平 ),程亭(第一十一部平),用两仄韵两平韵,这在词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一首词用韵最多的要算《离别难》:(薛昭蕴)
宝马晓鞴(bèi)雕鞍,罗帷乍别情难。那堪春景媚,送君千万里。半妆珠翠落,露华寒。红蜡烛,青丝曲,偏能勾引泪阑干。
良夜促,香尘绿,魂欲迷,檀眉半敛愁低。未别,心先咽,欲语情难说。出芳草,路东西。摇袖立,春风急,樱花杨柳雨凄凄。
“鞍、难、寒、干”为一韵(第七部平声);“媚、里”为一韵(第三部仄声);“烛、曲、促、绿”为一韵(第十五部入声);“迷、低、西、凄”为一韵;(第三部平声)“别、咽、说”为一韵;(第十八部入声)“立、急”为一韵;(第十七部入声)共六部韵,交互错杂,最为复杂少见。
(3)以一韵为主,间押他韵的:如《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词即以平韵楼、钩、秋、愁、头( 第一十二部平)五韵为主,间入仄韵“断、乱”(第七部)二韵为宾。
又如《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即以平韵声 行生迎晴(第十一部) 五韵为主,间入马怕(第十部)二仄韵,醒冷(第十一部)二仄韵(叶韵),处 去(第四部)二仄韵为宾。
(4)平仄韵通叶的:就是同一词韵部的平声字与仄声字通叶。“叶”——押韵的意思,表示此处用韵跟起韵同属一部,不得换韵。
如[东]叶[董][送]。 [支]叶[纸][寘zhì][麻]协[马]、[祃]等都称作“同部三声叶”在词中最常见的,有《西江月》、《哨遍》、《换巢鸾凤》等调。
如《西江月》:(柳永)
凤额绣帘高卷,兽钚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厌厌难觉。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叶仄韵:上片两平韵:摇、梢,一叶韵:觉。下片两平韵:醪、朝,一叶韵:了。
全词一共四平韵摇、梢、醪、朝与两仄韵觉、了都同在第八部。叶平韵:上片三仄韵:闷、寸、恁,一叶韵:嗔下片三仄韵:问、分、恨,一叶韵:人全词一共六仄韵闷、寸、恁、问、分、恨与两平韵:嗔、人都同在第六部。这类平仄通叶的词调,以平韵与上、去韵通协者为多,平韵与入韵通叶者甚少。这是因为在宋词中入声韵往往独用,不与他韵通用。
(5)数部韵交协的:如《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此词即以上片的“手、酒、柳”与下片的“旧、瘦、透”相协;都是在第十二部(上声二十五有 去声 二十六宥 )又以上片的“恶、薄、索、错”与下片的“落、阁、托、莫”相协。都是第十六部入声 三觉十药。
(6)叠韵:如《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十二部十一尤)叠二“流”字、二“悠”字。
(7)句中韵:又称“藏韵”、“短韵”。
指在词句中间用韵。句中韵和句尾韵相对而言 它们的位置虽然有别 ,但都是起到前后呼应与和谐 的作用 。就词而言 ,句中韵无疑能增加声音的美听 ,有时更能在音韵的变化中见出错综婉转之美,然而 ,由于词的句中韵并不像句尾韵那样明显 ,常常为人所忽视。
较早谈到词中韵的,是宋末的沈义父,其在《乐府指迷》中说 :词中多有句中韵,人多不晓。不惟读之可听,而歌时最要叶韵应拍,不可以为闲字而不押。宋词在句中押韵的例子很多。
如柳永《木兰花慢》上下片的第六七句:
“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
“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
又如《满庭芳》晏几道体: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韵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汉水西东。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周邦彦体: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过处:“年年。如社燕”,“年”字是韵,不可不察也。
(8)平仄韵互改的:
1、平韵改入韵:如李清照《词论》说:“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既押平声,又押入声。又如《玉楼春》平声,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这些是平韵改入韵的。
2、入韵改平韵:如《满江红》本押入韵,姜夔始改押平韵。他的《满江红》词序说:“《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 周邦彦《满江红》论):“最苦是蝴蝶满园飞,无心扑”),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以平韵为之,末句云‘闻佩环’,则协律矣”。
3、平韵改(仄)上、去韵:如五代毛熙震有平韵《何满子》,北宋毛滂则改为上,去韵。又如辛弃疾《醉太平》,赵彦端《沙塞子》,杨无咎《人月圆》,晁补之《少年游》,宋祁、杜安世《浪淘沙》,曹勋《金盏倒垂莲》,陈允平《昼锦堂》等,都是把原调的平韵改用上,去韵。
4、上、去(仄)韵改平韵:如陈允平《永遇乐》自注:“旧上声韵,今移入平声。”又《绛都春》自注:“旧上声韵,今改平音。”此外如吴文英有平韵《如梦令》,平韵《借黄花慢》;陈允平有平韵《祝英台近》;晁补之有平韵《尉迟杯》;赵彦端有平韵《五彩结同心》,这些词调本来都是押上去韵的。
5、入韵改上、去(仄)韵:改入韵为上、去韵的,在宋词中甚少。如《霜天晓角》,本押入声,辛弃疾、葛长庚、赵师侠三人却填作上、去。姜夔《疏影》本押入声,彭元逊改名《解佩环》,则改协上、去。不过这些也有可能都是前人偶误,不是通例。
(9)平仄韵不得通融的:
1、限用平韵的词调有: 《十六字令》、《南歌子》、《渔歌子》、《忆江南》、《捣练子》、《浪淘沙》、《江南春》、《忆王孙》、《江城子》、《长相思》、《浣溪沙》、《采桑子》、《阮郎归》、《朝中措》、《眼儿媚》、《柳梢青》、《太常引》、《少年游》、《临江仙》、《鹧鸪天》、《小重山》、《一剪梅》、《唐多令》、《破阵子》、《行香子》、《风入松》、《八六子》、《满庭芳》、《喝火令》、《金人捧露盘》、《水调歌头》、《凤凰台上忆吹箫》、《汉宫春》、《八声甘州》、《扬州慢》、《高阳台》、《锦堂春慢》、《寿春楼》、《忆旧游》、《夜飞鹊》、《望海潮》、《沁园春》、《多丽》等。
2、限用仄韵的词调有:《如梦令》、《归自谣》、《天仙子》、《生查子》、《醉花间》、《点绛唇》、《霜天晓角》、《伤春怨》、《卜算子》、《谒金门》、《好事近》、《忆少年》、《忆秦娥》、《烛影摇红》、《醉花阴》、《望江东》、《木兰花》、《鹊桥仙》、《夜游宫》、《踏莎行》、《钗头凤》、《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淡黄柳》、《锦缠道》、《酷相思》、《解风令》、《青玉案》、《千秋岁》、《离亭燕》、《粉蝶儿》、《御街行》、《祝英台近》、《蓦山溪》、《洞汕歌》、《惜红衣》、《法曲献仙音》、《满江红》、《天香》、《声声慢》、《黄莺儿》、《剑器近》、《醉蓬莱》、《暗香》、《长亭怨慢》、《双双燕》、《宴山亭》、《念奴娇》、《绕佛阁》、《绛都春》、《桂枝香》、《翠楼吟》、《霓裳中序第一》、《水龙吟》、《石州慢》、《瑞鹤汕》、《宴清都》、《齐天乐》、《雨霖铃》、《眉妩》、《永遇乐》、《二郎神》、《拜星月慢》、《西河》、《西吴曲》、《望远行》、《疏影》、《摸鱼儿》、《贺新郎》、《兰陵王》、《六丑》、《夜半乐》、《宝鼎现》、《莺啼序》等。
3、有些词调可以押平韵,又可以押仄韵,如《霜天晓角》、《庆春宫》、《忆秦娥》、《庆佳节》、、《柳梢青》、《望梅花》、《声声慢》、《看花回》、《两同心》、《南歌子》等。
(10)协韵变例
如辛弃疾有《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水龙吟 其五(宋·辛弃疾)
序: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釂(jiào)
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每句韵脚用一“些” suò字,而在其上一字押韵。这是学《楚辞·招魂》体。
蒋捷亦有《水龙吟》“效稼轩体招落梅之魂”一首,协法与辛词同。
水龙吟·效稼轩体招落梅之魂(宋·蒋捷)
醉兮琼瀣浮觞些。招兮遣巫阳些。君毋去此,飓风将起,天微黄些。野马尘埃,污君楚楚,白霓裳些。驾空兮云浪,茫洋东下,流君往、他方些。
月满兮西厢些。叫云兮、笛凄凉些。归来为我,重倚蛟背,寒鳞苍些。俯视春红,浩然一笑,吐山香些。翠禽兮弄晓,招君未至,我心伤些。
又如黄庭坚有《阮郎归》 “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一首,“福唐独木桥体”不知何谓,此词共八韵,其中四韵都用“山”字。
金元好问也有《阮郎归》独木桥体一首,协法与黄词同。
黄庭坚又有《瑞鹤仙》一首檃栝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首韵脚都用“也”字,这是独木桥体的一种变格。
此后方岳、赵长卿都有全押“也”字的一首《瑞鹤仙》;石孝友有全押“你”字的一首《惜奴娇》;惜奴娇 其一(宋·石孝友)
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把一心、十分向你。尽他们,劣心肠、偏有你。共你。风了人,只为个你。宿世冤家,百忙里、方知你。没前程、阿谁似你。坏却才名,到如今、都因你。是你。我也没星儿恨你。
蒋捷有全押“声”字的一首《声声慢》:声声慢·秋声(宋·蒋捷)
显示自动注释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辛弃疾有全押“难”字的一首《柳梢青》;柳梢青(宋·辛弃疾)
莫炼丹难。黄河可塞,金可成难。休辟谷难。吸风饮露,长忍饥难。
劝君莫远游难。何处有、西王母难。休采药难。人沈下土,我上天难。
刘克庄有全押“省”字的六首《转调二郎神》。
但这类词通首同以一字为韵,实际上等于无韵。
二、词押韵之禁忌
词之用韵,似较诗为宽,而其实则严于诗。盖诗歌仅分平仄,而词则上去之辨不可不明,此犹关于音韵者也。若以词令言之,亦有数忌,为学者所不可不知也。
一忌重复。制曲者可于一支曲中重叶一韵,词则不能,即使字同而意义各别,亦在所忌。惟《采桑子》、《一剪梅》之四字叠句,有时可用重韵,以取骀荡之致,如“风一更更,雨一更更”,“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之类,自属例外,又蒋竹山之《声声慢》赋秋声,全阕叶声字韵,号为独木桥体,亦系一时游戏之作,非正格也。
一忌生僻。词中忌用古奥生僻之字,而叶韵尤甚,勉强用之,非入于麤怪,即近于杂凑矣,然险丽自佳。
如史梅溪《一斛珠》云“
鸳鸯意惬,空分付,有情眉睫,齐家莲子黄金叶,争比秋苔,凤靴几番蹑,墙阴月白花甫叠,匆匆软语频惊怯,宫香锦字将盈篋,雨长新寒,今夜梦魂接。
连用惬、睫、蹑、篋、接等韵,字字生新,而字字工稳,此所以为妙叶。
三、词牌《阮郎归》释义
(一):词牌简介
1、渊源:
“阮郎归”的故事见于《太平广记》。讲述了叫刘晨和阮肇的两个人,进入天台山去采药,因为路远不能回家,已经饿了十三天了。远远地望见山上有桃树,树上的桃子熟了,就跻身险境抓着葛藤到了桃树底下。他们吃了几个桃子,觉得不饿了,身体充实了,想要下山。用杯取水时,看见有芜菁叶流下来,很鲜艳。又有一个杯子流下来,里面还有胡麻饭。于是两人互相安慰说:"这里离人家近了。"就越过山,出现一条大溪,溪边有两个女子,姿色很美。她们看见二人拿着杯子,就笑着说:"刘、阮二位郎君拿回刚才的杯子来了。"刘晨、阮肇都很惊讶。两个女郎就高高兴兴地如旧相识一般,跟他们说:"怎么来晚了呢?"便邀请刘晨、阮肇跟她们回家。南边东边两壁各有大红色的罗织床帐,帐角上悬着金铃。上面有用金银雕嵌的综横交错的花纹图案交错。两个女郎各有几个侍奉的婢女使唤。吃的东西有胡麻饭、羊脯、牛肉,味道很美。吃完饭又喝酒。忽然有一群女子拿着桃子,笑着说:"祝贺你们女婿到来!"酒喝到尽兴时就奏乐。晚上,刘晨与阮肇各到一个女郎的床帐里去睡觉,女郎娇婉的情态特别美妙。住了十天,两人请求回家,二女又苦苦留住了半年。从气候、草木情形看,当是春天的时节,百鸟啼鸣,使他们更怀乡思,思归更苦。女郎就送他们,指点回去的道路让他们看清。他们回乡以后,看到乡邑已经零落,才知道已经过了十代了。后来,刘、阮二人黯然返回山下,刘晨再次投入人世娶妻生子,繁衍后代。阮肇则红尘看破,入山修道去了。词牌《阮郎归》就取自这个故事,最早是唐代教坊使用"阮郎迷"的曲牌,又叫"醉桃园"。
2、词牌名《阮郎归》, 词牌名。
宋丁持正词有“碧桃春昼长”句,名《碧桃春》。李祁词名《醉桃源》。曹冠词名《宴桃源》。韩淲词有“濯缨一曲可流行”句,名《濯缨曲》。
3、调式: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词名用刘晨、阮肇故事。曲名本此,故作凄音。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也是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但多仅用其前半阕或后半阕,用作引子;其二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二)词牌格律
1、体格:【正格体一】(钦定词谱)
以(南唐)李煜《东风吹水日衔山》为定格范词。东风吹水日衔山 春来长自閒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落花狼藉酒阑珊 笙歌醉梦间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春睡觉 晚妆残 无人整翠鬟中中仄句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留连光景惜朱颜 黄昏独倚阑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2、格律规范①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通压平声韵一韵到底。②字数排序:全阕9句47字,上片24字、4句;下片23字、5句。排序同为:7575 33575③句式:七字句:4/3结构;五字句:2/3结构;三字句:2/1或1/2结构。阮郎归 其二(唐·冯延巳) 角声吹断陇梅枝,孤窗月影低。塞鸿无限欲惊飞,城乌休夜啼。寻/断梦,掩/深闺,行人去路迷。门前杨柳绿阴齐,何时闻马嘶。阮郎归 其二 月下感事(宋·史达祖) 旧时明月旧时身。旧时梅萼新。旧时月底似梅人。梅春人不春。香/入梦,粉/成尘。情多多断魂。芙蓉孔雀夜温温。愁痕即泪痕。醉桃源(宋·吕渭老) 棂香新染砑红绫。腰肢瘦不胜。合欢小幌掩馀酲。芙蓉入梦频。山/不尽,水/无情。锦河隔锦茵。刘郎仙骨未应轻。桃花已误人。醉桃源 其三 芙蓉(宋·吴文英)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秀漪。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凭阑人但觉秋肥。花愁人不知。④词中的七字句、五字句第一、三字可以平仄不拘;第一个三字句词谱标注第1、2字平仄不拘;但我们在填制的时候,要考虑音律的和谐,不建议填成三仄声。⑤搜韵的钦定词谱中所列此体的标注【中】的可以不拘平仄的地方,建议大家填写的时候尽量避免三平连声或三仄连声,而要尽量遵循五言七言律句的平仄形式。正格体二 以晏几道《旧香残粉似当初》为定格范词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中仄平韵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韵衾凤冷 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平仄仄句 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韵 梦魂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韵
①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通压平声韵一韵到底。
②字数排序:全阕9句47字,上片24字、4句;下片23字、5句。排序同为:7575 33575
③句式:七字句:4/3结构;五字句:2/3结构;三字句:2/1或1/2结构。
④词中的第1、8句(七字句)的第一个字可以平仄不拘,而第四句的七字句没有平仄不拘的字;词中的五字句除了第二句第3字平仄不拘,其他三个五字句都是第1、3字平仄不拘;词中两个三字句的平仄没有平仄不拘的字,是为【平仄仄——仄平平】的相对形式。
3、对仗:本词牌满足对仗(对偶)的条件,只有换头的一组三字句位置,且两个三字句的平仄安排又是可以作为对仗的,因此这一组三字句可以写成对仗句。
4、词牌调式及声情:《阮郎归》调入南吕宫,情调较低沉,宜适抒写缠绵低抑情调。使人感到情急调苦,凄怨哀婉。
(四)作业
1、第一周作业,以“立冬”为主题立意,依李煜正格体(东风吹水日衔山)填制《阮郎归》一阙,要求用《词林正韵》,韵部不限(也可步韵)。
2、第二周作业,自主选题,依晏几道(旧香残粉似当初)填制《阮郎归》一阙,要求用《词林正韵》,韵部不限。